首页Home 典藏服务Collections 藏品详情Detail

清乾隆仿生瓷粉彩砚滴

清乾隆(1736年-1796年) 该砚滴为仿生器作,呈桃状,中空巧作砚滴。造型极尽精巧,栩栩如生,器表色彩粉润柔和,桃红至浅绿自然过渡,呈现出娇嫩欲滴的果实质感,叶子巧施绿釉,绿叶红果,清嫩可爱。置于案头,既为清赏,又为文房,可赏可用,实为书斋雅玩。 砚滴又称水滴、书滴,是一种古老的传统文房器物,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。砚滴的出现与笔墨的使用和书画的兴起有关。最迟在东晋时期,就出现了各种形状的水盂,人们在使用中发现,用水盂往砚里倒水时,往往水流过量,于是出现了便于掌控水量的器物,这就是砚滴。砚滴也称水滴、水注、书滴、蟾注等。有嘴的叫“水注”,无嘴的叫“水丞”。 仿生瓷是中国艺术中的一朵炫丽奇葩,凡其他一切物种,皆能仿制。以一“巧”字惊艳天下,令人称绝。 仿生瓷出现于雍正时期,但雍正时期的仿生瓷品种较少,只有仿木、仿玉等几类。直到乾隆时期,仿生瓷才达到真正的繁荣。乾隆时期的仿生瓷色调形态达到了与真物酷似的境界,惟妙惟肖,巧夺天工。对此,《古铜瓷器考》中曾大有称赞:“有陶以来,未有今日之美备”,又有评说:“乾隆年间,仿生器皿,色目非一,人物鸟兽,指不胜屈”。 乾隆年间的古陶瓷学者朱琰在其的所著《陶说》里罗列了当时陶瓷能仿制的各种工艺效果:“戗金、镂银、琢石、髹漆、螺甸、竹木、匏蠡诸作,无不以陶为之,仿效而肖。近代一技之工,如陆子刚治玉、吕爱山治金、朱碧山治银……今皆聚于陶之一工。”故宫博物馆就藏有多件乾隆时期仿生瓷珍品,如粉彩像生果品高足盘、像生瓷海螺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