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乾隆(1736年-1796年) 口径4.3厘米 底径8.0厘米 高24.5厘米 珐琅彩是瓷器装饰手法之一,源于画珐琅技法。使用珐琅彩装饰手法的瓷器,即珐琅彩瓷(正式名称为“瓷胎画珐琅”)也常简称为珐琅彩。珐琅彩是将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装饰手法,后人称“古月轩”,国外称“蔷薇彩”。 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,至雍正时,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。以雍正、乾隆时期的产量最大,乾隆以后即少有制作。典型雍正、乾隆时期的珐琅彩瓷器是诗、书、画、印相结合的艺术珍品,是中国古代彩瓷工艺臻达顶峰时期的产物。梅瓶是传统名瓷,梅瓶是一种小口、短颈、丰肩、瘦底、圈足的瓶式,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。 这件瓷器通体为松石绿地粉彩,上面绘有桃林春燕,燕子成双成对地停在桃花树梢上,模样栩栩如生。桃花造型饱满,花瓣色彩深浅不一,富有层次感。桃红色的花朵与松石绿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,更好地突出整体的美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