↖ 点击关注“御承雅赏”
皇室御品·宫廷私珍
收藏资讯平台
来到景德镇,樊家井是不可不逛的。11月9日,宁大艺术品班的同学们来到了樊家井,实地考察仿古瓷工艺,洞悉仿古,练就火眼金睛。
那么,樊家井是如何发展起来的,什么是“接老底”,本期,就让我们揭开樊家井仿古瓷的神秘面纱~
揭秘樊家井
樊家井,在景德镇火车站的附近,是一片带有些许神秘光环的“仿古瓷重地”,它在景德镇的知名度不亚于北京的潘家园,河南南阳镇平县的石佛寺,藏家商家,无人不知。
在这里,板儿车还是主要的运输工具。
樊家井,本是城乡结合部的一条小通道,是原来的仿古瓷一条街。随着古陶瓷收藏的热潮,个体瓷器作坊如雨后春笋般崛起,几年的功夫,这里便很快形成了一个店铺鳞次栉比的仿古瓷器市场。这条街由北向南约有两华里左右,但聚集着几百间瓷器店铺和作坊。街道两旁岔道交错,沿着每条岔道往下走,个体仿古瓷小作坊数不胜数。
这里,每天从清早8点钟开始,一直到傍晚都是车水马龙,人流如织,一派繁忙景象。
集天下名瓷仿品之大成,是樊家井的最大特色。在这儿你可以看到中国历朝历代的瓷器,而且还都是名窑的。宋代汝、官、哥、钧、定5大名窑和耀州窑、磁州窑、钧窑、定窑、景德镇窑及龙泉窑6大窑系的仿品,这里一应俱全,随手可取。元青花、釉里红、粉彩、斗彩、五彩、以及各种色釉瓷仿品,让你看得眼花缭乱。就连近当代一些陶艺名家作品的仿制品,也赫然摆在货架上。景德镇千百年来一直是中国瓷器生产的重镇,如果把樊家井说成是当今全国历代名瓷仿品的主要集散点,恐怕实不为过。
“包老不包真,包旧不包真”这是樊家井每一家瓷器店铺所遵循的道理,也就是说,一切都是公开的,一切都不回避顾客,这是他们的原则。在很多店铺门口,都摆放着盛满泥浆水,是用来涂抹瓷器的,用来做旧,或者用来蚀褪瓷器光鲜的氢氟酸和高锰酸钾,以及用来擦拭瓷器的使其变得陈旧的稻草和草木灰等等。他们透明不避讳,有时候做的是自己的瓷器,有时候也会接一些匠人们的瓷器,整个一樊家井,其实随处看见把瓷器做旧的广告,或者代为匠人加工的字眼,或者是店铺与匠人们合作,承接各种瓷器,因此过道里面也不乏各种招工的公告。这些都屡见不鲜。
景德镇的匠人们技法极其高超,一件瓷器花纹繁琐,但是他们都可以做到精致严谨,另外也有一些专职“款”的匠人,对明清御器落款写起来得心应手,在外行人眼里几乎可以以假乱真,良莠参差,这边的景象真的是不可言说,趣事也有很多。这里的仿古陶瓷价格并不高,因为都是大路货,一般来到这里的都是外地人,带着包大多是来“拣货”有的是买到自己家中,而有的也是承接了外地的经销商,进行瓷器倒卖。
什么是“接老底”
樊家井还有更专业的技术“接老底”,就是底是真的老东西,给老底配上新的摆件,而且上下釉色风格都衔接得很好,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来。
景德镇的“接老底”可以明目张胆地挂起来,和来看的人说清楚是接老底,价格也不会是真古董的价格,但是这些东西被商家买去后,会实话实说的可能就不多了。
了解仿品制作过程
掌握鉴别关键
景德镇传统的制瓷工艺十分复杂,有“过手七十二,方克成器”之说。此图以青花瓷为例,选择了赝品生产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,解析制假过程。
1 练泥拉坯:把古代所用的二元配方(瓷石+高岭土)按比例进行混合,形成瓷泥。进而用脚有规律地踩踏,排除泥料中的空气。然后是拉坯,把瓷泥拉成古代瓷器的器型,这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艺。
2 青花绘制:瓷坯晾晒好后,就用青花料在上面绘画,主要分为勾画和分水两步,也就是描绘线条和渲染填色。青花颜料的选择很有讲究,其发色效果直接决定了仿古的逼真度。因此青料的市场价格也十分昂贵,有的一市斤达到了几千元。
3 施釉烧炼:画好的瓷坯要进行施釉,进而满窑烧炼。窑火的控制十分关键,烧制要严格按照古代的条件,温度不能高于1300度,时间大约在40小时。
4 换底做旧:这是赝品生产的关键环节,先把瓷器的底部用精密的仪器削下一块,再把真瓷片的落款嵌入其中,俗称“接老底”。然后,用氢氟酸、中药或者红茶等液体浸泡瓷器,以去掉釉面表面的“贼光”。
5 包装销售:把瓷器敲出裂痕,或者干脆打碎再重新粘在一起,制造历史沧桑感。把做过旧的瓷器装入陈旧的盒子中,增加可信度。包装好的赝品通过二道贩子倒卖流入各大古玩市场。个别制假的人,为了将仿品推销出去,编出所谓的高仿品,蒙过拍卖行掌眼人的眼,拍出高价的故事,引诱一些想以小博大的企业家大量购买。
戳下文,再读一篇
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