↖ 点击关注“御承雅赏”
皇室御品·宫廷私珍
收藏资讯平台
从最初只身仅携带24美元,到今天拥有亿元藏品,大收藏家“云海阁”主人张宗宪的收藏经,值得许多普通收藏爱好者学习借鉴。“世上没有永远的收藏家,与其以后被送走、被骗走,让人在真真假假中议论不休,不如拿出来卖掉来得心里舒服。”在几年前香港苏富比春拍上海预展会上,大收藏家“云海阁”主人张宗宪似乎比拍品更为引人注目。张宗宪在收藏领域的“敢进勇退”是出了名的。从最初只身仅携带24美元,到今天拥有亿元藏品,他的收藏经,值得许多普通收藏爱好者学习借鉴。
诀窍一:追求品质,宁缺毋滥
张宗宪始终坚持追求精品,宁缺毋滥。买瓷器,最怕买到“新加坡”(音译),即新的,假的,破的。古董这样东西,有一点点裂纹,破一点点都不行。一件完整的瓷器值一千万,有一点毛病值一百万。品相、颜色、釉光等都很重要。在书画上,他追求“独特”和“真、精、新”。首先要真,其次要是精品,再有要新。画是古画,但不能破破烂烂的,要像新的一样。对古董,首先要看得懂,然后还要买得起,买得起还要卖得掉,卖不掉还要摆得起。玩古董不是在做戏,要经过长期地多看、多听、多问,常去博物馆跑跑,研究研究。而且必须实打实地买,一次上当了,下一次就会吸取教训,这是交“学费”。
“只要东西好,贵了还能贵!”他说,“我所以敢以他人不愿出的高价顶下那些古董与艺术品,也敢以他人意想不到的高价出让这些古董与艺术品,就在于我是全世界比较后定价的”。
近几十年里,香港、台湾的许多收藏家都是他的客人与合作伙伴,许多拍卖纪录就是在他的竞投牌高举中产生的。他不无自豪地说,这许多年里,最好的、最贵的中国古董大多是我从全世界买回来的。所以,在一段时间里,“张宗宪”这三个字成了大中华地区古董界的一大品牌。
宋代龙泉官弦三足炉
张宗宪
1992年他遴选藏品118件,在英国伦敦举办“张宗宪中国陶瓷收藏精品展”。展品中即有宋定窑刻莲花盘、宋龙泉弦纹三足炉、宋钧窑玫瑰紫釉鼓钉洗等宋代精华,又有明永乐青花葡萄纹大盘、明宣德青花带暗花双凤缠枝莲纹盘、明成化青花缠枝莲月梅纹诸葛碗、明正德青花蕃莲龙纹盘、明正德珊瑚红釉渣斗等明代官窑瓷,还有清康熙五彩花鸟矾红百蝠暗龙盘、清雍正胭脂红碗、清乾隆仿红雕漆人物山水图盒、清嘉庆珊瑚地五彩描金婴戏图碗、清道光斗彩莲塘鸳鸯墩式碗等,件件精妙绝伦。展览以后编辑出版了《云海阁藏中国陶瓷精品》一书,影响极大。
诀窍二:勤奋努力
张宗宪祖籍苏州,其祖父张揖如为江南竹刻名家。父亲张仲英是民国时期上海有名气的古董商,在外滩开设“聚珍斋”,专门经营古玩。张氏兄妹自幼受家庭熏陶,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刻骨铭心。1948年,他不顾家人反对,只身一人到香港谋生,那时他身上只有24美元。
经过一番勤奋努力和打拼,1951年,张宗宪开设了“永元行”古董店,生意越做越红火,以后又陆续开了几家首饰店和古董店,但是首饰店遭偷窃抢劫,损失高达6000万港币,因此而放弃。1968年,他首次参加伦敦拍卖会,是当时第一个出现在国际拍卖会上的中国人。此后,他又走南闯北,海内外哪里有大型文物艺术品拍卖,哪里就有他的身影。
如今,他的“云海阁”里,陶瓷、玉器、钟表古玩、传统书画、华人油画……应有尽有,几乎每一件都是精品。
诀窍三:以藏养藏
古董店开设最初,张宗宪购进了不少价廉物美的瓷器,后又以几百万元抛出,获得了一定的原始积累。
1980年,香港苏富比推出了著名收藏家、旧时在上海经营古玩生意的仇焱之的遗产———一批质量上乘的明清官窑瓷器,张宗宪看准了这个机会,购入不少精品,若干年后再重新投入市场拍卖,获利甚丰。
1999年和2000年,他委托香港佳士得办了两次专场拍卖会,两场专拍几乎所有的拍品都得以高价拍出,成交金额达上亿港元,为当时陷入疲弱的拍卖市场带来了生气。尤其是雍正《青花五蝠九桃纹橄榄瓶》,以1104.5万港元成交,创下当时清代青花瓷器的最高价。
清雍正 青花五蝠九桃纹瓶
张宗宪旧藏
张宗宪部分藏品欣赏
林风眠 丰收图
张大千 婴戏图
宋代定窑刻莲花盘
清雍正 青花如意耳荔枝纹抱月瓶
明正德缠枝花卉纹三足洗
“明永乐青花葡萄纹大盘”
“清代乾隆鎏金掐丝珐琅凤形花插”
清乾隆御制铜鎏金掐丝珐琅端
扎实的鉴赏眼力是收藏的基础
宁大艺术品班9月课程预告
宁大艺术品班
9月课程表
9月12日(周六)全天 蔡暄民:官民窑区别 杭州东明白庐艺术馆 |
|
9月13日(周日) 上午 童雁汝南:艺术品策展与布展 童雁汝南工作室 下午 游学中国美院象山校区民艺博物馆 |
戳下文,再读一篇
4位传奇藏家,撑起了日本收藏圈的半壁江山!他们的藏品太惊艳了!
素材来源于网络,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