↖ 点击关注“御承雅赏”
皇室御品·宫廷私珍
收藏资讯平台
2005年1月17日在南京博物馆进行的"江苏国宝展"上,曾展出价值十亿元人民币的<<萧何月下追韩信>>梅瓶。瓷器泰斗耿宝昌先生也前来参观。这梅瓶此次参展还有一个“附加条件”:
为了防止景德镇做假,陈列梅瓶的展柜要靠在墙角,而且只能露出表现萧何策马扬鞭的“半边脸”。
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
南京市博物馆
相隔数十年,再度见到该件稀世珍品,耿宝昌先生感慨良久。“当初,我们还为这件梅瓶究竟是元代还是明洪武时期讨论过……”
1|传奇梅瓶的前世今生
1950年,南京江宁县观音山沐英墓(朱元璋义子、明朝开国功臣沐英将军)被盗,这件青花梅瓶就是被盗文物之一。
沐英是朱元璋的义子、黔宁王、明朝开国功臣之一。朱元璋的义子众多,沐英是最为有名的一个,被朱元璋收养后改名为"朱英",后赐名"沐英",意为"永沐皇恩"。
沐英画像
沐英跟随朱元璋征战天下,战功赫赫。后又在征讨西南的战役里立下功绩,被朱元璋留在云南,世代镇守西南边防,《鹿鼎记》里的沐王府也由此而来。
沐英与当时的太子朱标感情甚好,情同亲兄弟。1392年,朱标因病而薨,沐英深受打击,一度卧病在床,两个月后病逝于云南,年仅48岁。
太子朱标
远在南京的朱元璋接报后,追封其为“黔宁王”,并下令将沐英的尸体运回南京,给他隆重地办了丧事,葬于江宁观音山(后易名“将军山”)。
按理说,沐家墓地一直有守墓人看护,盗墓贼很难下手。但就在1950年的那天,盗墓分子康永海趁守墓人不备,居然得手了,并且很快卖掉了。
据当年资深文物专家王引先生介绍,当时有人在新街口附近,抱着个大瓷瓶子兜售。刚巧,这一幕让当时开古玩店的收藏家、解放后在南京文物公司工作的陈新民看到了。
陈新民一见,便认出这是一只梅瓶,知道这东西不简单。陈新民心中窃喜。当时,他就判断这是元代的瓷器,便问那人从哪里得来的,要多少钱。那人看到陈新民认货,便开始讲价。宝物求之不得,稍纵即逝。陈新民最后花5根金条(一说10根金条)买了下来。后经文物专家鉴定,这只梅瓶是一级国宝。目前是南京市博物馆“镇馆之宝”,中国瓷器三绝之一。
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
南京市博物馆
2|元青花为何珍贵?
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,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。
进口的材料,顶级的画工,成熟的制作工艺,这些因素组合起来,成就了元青花极高的艺术价值。2005年,伦敦佳士得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拍出2.3亿天价。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。
埃斯凯纳齐和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
元青花制作根据时间大致分为延祐期、至正期和元末期三个阶段,其中又以“至正型”为最佳。至正期元青花以进口青料苏麻离青制作而成,由于进口青料珍贵,故而多用在高档器物的上,由技艺高超的画师绘图创作。
苏麻离青呈色浓艳深沉,
和唐宋青花、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区别,
并带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较光润的斑点,
有的黑褐色斑点显现出“锡光”。
元青花凤纹四系方瓶,御承堂博物馆藏
2017年至2019年被山东潍坊博物馆
(国家一级博物馆)借展
胎体致密厚重。器身呈长方形。方唇,小口,短颈,弧肩,扁腹,长方圈足。肩部对称饰两对堆塑的摩羯鱼耳。白釉泛青,青花浓艳幽靓。颈部饰蕉叶纹;肩下绘变形如意云纹,内填折枝菊纹;腹部绘一雄一雌两只凤鸟置于山石 . 牡丹花丛中;侧面各绘如意纹和两组缠枝莲纹。整个画面构图丰满,繁而不乱。圈足及底部不施釉。
在纹饰题材上,元青花受戏曲小说影响,以戏剧故事为特色。开创了中国瓷器纹饰的新风貌。
元代戏曲小说繁盛,北方蒙古人对南方汉人历史故事非常着迷,戏剧中人物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,深深打动蒙古人爱憎分明的朴实情怀。那些厚重而扁的元青花罐,成为蒙古皇室贵族的生活实用器,在存放食品杂物的同时,还可时时欣赏那回味无穷的戏剧故事。
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
南京市博物馆
该梅瓶造型端庄、稳重,胎质洁白致密,青花发色苍翠浓艳,瓶中所绘人物的生动神情尤其精彩: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、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、老艄公持浆而立的期待,都被表现的淋漓尽。空白处则衬以苍松、梅竹、山石,更显错落有致,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。被陶瓷界尊称为“中国青花瓷王”、“中国青花第一瓷”,号称10亿都不卖。
3 | 大英博物馆元青花欣赏
中国流失国外的文物多达164万件,被世界47家博物馆收藏。其中大英博物馆,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,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多件,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。其收藏的元青花瓷器质量精绝,反映出元代青花瓷烧造的高超水平。
戳下文,再读一篇
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,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