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Home 御承学堂YuCheng ClassRoom 梅瓶的10种器型分类,值得收藏!

梅瓶的10种器型分类,值得收藏!

时间Time:2020-07-05 17:57

↖ 点击关注“御承雅赏”


皇室御品·宫廷私珍

收藏资讯平台




梅瓶从隋至清(581~1911年),历经1300多年演变,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器型样式,在《中国梅瓶研究》一书中,作者以器型分类与历史演变两个角度清晰展示了这种变化。



1:以折沿凸环小口为标志

流行于隋代至明代



唐初期白釉梅瓶,高36厘米,陕西西安东郊韩森寨唐乾封二年(667)段伯阳墓出土


唐中期白釉梅瓶,高42.5厘米,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

南宋初期越窑青瓷刻划花牡丹纹梅瓶,高20.2厘米,浙江慈溪匡堰镇寺龙口越窑遗址第六期地层(南宋初期)出土


明宣德青花缠枝花梅瓶,厦门金砖五国会议展出,现宁波大学御承堂美术馆展出

宣德青花是瓷坛史上的一个里程碑,缠枝纹是中国传统纹饰 的一种,又称“缠枝花”、“万寿藤”,有永远常青、连绵不断 的吉祥寓意。宣德年间,郑和第七次下西洋,也是我国通过海上 丝绸之路与世界各国联系最为密切的时期。




2:以小撇口或小侈口为标志,

口唇以圆唇、卷唇为主,

也有较薄的尖唇,

颈部以束颈为主,所含样式从唐代到清代。


元钧窑红斑天蓝釉梅瓶,高37.2厘米,河北省博物馆藏


元龙泉窑青瓷密棱纹梅瓶,高20.2厘米,韩国全罗南道新安郡海底元代沉船出水,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藏




3群:以盘口为标志,

颈部包括无颈、束颈和柱颈,

包含的样式从五代到明代,清代极少。



北宋中晚期青白釉大盘口梅瓶,高37.1厘米,安徽宿松县隘口洛土村北宋元祐二年(1087)吴正臣夫妇合葬墓出土


北宋晚期汝窑天青釉刻划云龙纹大盘口梅瓶,高30.4厘米,河南宝丰清凉寺汝窑遗址北宋晚期地层出土


南宋吉州窑釉下褐彩画花缠枝纹梅瓶,高32.7厘米,江西九江市省财经会计学校基建工地出土  




4:以梯形小环口为标志,

颈部分为无颈、束颈、短柱颈。

最早的样式见于辽代早期的北方辽境。

中原地区在北宋中期开始出现,

不久传到南方,金代是最兴盛的时期,

元代主要流行于北方,至明代衰落。


北宋白釉珍珠地画花缠枝牡丹纹梅瓶,高38.5厘米,河南方城县官庄村出土


金末元初磁州窑类型白釉黑彩画花梅瓶,江西瑞昌县码头村南宋宝祐五年(1257)冯士履墓


金磁州窑类型河南窑场白釉黑彩画花并书“清沽美酒”文梅瓶,上海博物馆藏




5:以横展平沿环口为标志,

颈部以较长的柱颈为主,显得很秀气,

主要见于北宋中期至金、西夏。


北宋中期定窑酱釉梅瓶,高23.3厘米,江苏镇江市南郊北宋熙宁四年(1071)章岷墓出土


辽晚期白釉梅瓶,高31.1厘米,辽宁凌源市城关镇八里堡村拉木沟辽墓出土


明初期北方窑场白釉黑彩画花缠枝菊纹梅瓶,高36.5厘米,江苏南京市戚家山明洪武二十二年(1389)南安侯俞通源墓出土




6:以折沿窄唇口为标志,

绝大多数为小口,两宋多为圆唇,

元代还出现了方唇和较薄的尖唇,

颈部一律是柱颈,南宋到明代极为流行。


南宋早中期龙泉窑青瓷刻划花缠枝牡丹莲瓣纹梅瓶,高35厘米,浙江松阳县古市镇出土


南宋中期银质如意云头纹梅瓶,高19.9厘米,四川彭州西大街南宋金银器窖藏出土




7:以直口为标志,

唇部分为圆、方,柱颈由短变长,

流行于北宋中期至明清。


明中期景德镇民窑黄釉绛红彩划花云凤纹梅瓶,高19.5厘米,江西省南昌县明嘉靖三十五年(1556)墓出土


元吉州窑窑变釉圈点纹梅瓶,高20.1厘米,江西永新县禾川镇旧城东门元代窖藏出土


清乾隆青花龙凤呈祥纹梅瓶,高67厘米,江苏扬州唐城遗址文物保管所藏



8:以出节小口为标志,颈部包括束颈和柱颈,在最流行的南宋,颈部多呈上细下粗的短柱颈,包含样式从北宋末期到清代,但各朝代间看不到连贯脉络。


清康熙款景德镇御窑天蓝釉暗月牙耳梅瓶,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

明成化景德镇御窑青花缠枝卷草纹梅瓶,高26厘米,北京海淀区香山路军事科学院工地明成化二年(1466)宪宗长子墓出土



9:辽晚期至元代的鸡腿瓶,

主要流行于辽国统治的核心区域,

均为小口,口内沿转折方硬,

瓶身在辽代晚期极为高大、瘦长,

金、元时期逐渐变矮变瘦。


辽“大安七年”(1091)款茶叶末釉划文梅瓶,高64厘米,辽宁凌源大河北乡辽墓出土


元黑釉划“葡萄酒瓶”文梅瓶,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察哈尔右翼前旗元代集宁路故城遗址KM13出土




10:以腹部和足部间

呈现明确向内转折的饼形足和圈足为标志,

瓶身因此极少有S形轮廓线的变化,

而以丰体的卵形、茧型、筒形、

楔形等形状为主。

口颈部均为小口、短颈,囊括了多种口形。

包含样式始建于五代和辽早期,

以北宋时期最多,南宋到元明均有流行。

本样式的梅瓶与人们一般印象中的梅瓶

是“最不像”的,

但实际上也有梅瓶的本体性功能,

基本满足梅瓶的小口、短颈、

长身的基本特征。


五代岳州窑青釉划花莲瓣纹,高43厘米,广东省博物馆藏


金雁北地区窑口黑釉剔花卷枝大叶纹梅瓶,高29厘米,山西天镇县夏家沟金代居住遗址出土



戳下文,再读一篇


梅瓶:1000多年的美!天下第一器型!

中国瓷器的顶峰是宋瓷!一文读懂宋瓷器型

铸剑、宫殿、女神!从琉璃看先秦战汉的华丽与浪漫!

如此奢华的墓葬,主人竟是七岁女童?

素材来源于网络,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