藏品见人品!民国大藏家们的格调与情怀!
时间Time:2020-06-18 11:08
作者Author:御承君
上一期“你能解读留在古陶瓷上的神秘文字吗”文章末尾,我们留了一个小测试:这件杯子内口的文字是藏文、梵文还是阿拉伯文呢?
此刻,就是揭晓答案的时候啦!准备好了吗?
斗彩鸳鸯卧莲碗,清乾隆。内口沿书青花梵文一周,外口沿青花绘赶珠龙一周。碗内底青花双圈内与外壁均以斗彩绘莲池鸳鸯纹:池塘中涟漪微泛,荷花盛开,水草茂盛,鸳鸯或游弋其间,或于低空翱翔,彼此呼应,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色。
庞元济:
民国以来最为著名的古画收藏家
乱世搜求国宝,优待青年才俊
庞元济(1864—1949年),字莱臣,号虚斋,庞云镨(1833—1889年)次子,我国近、现代著名的民族工业资本家、收藏家。庞元济曾在《虚斋名画续录》中自序道:“因思古人所作,殚精竭思,原冀流传后世,历久勿佚。”作为名重一方的大藏家,他在兵燹之际能耗尽其毕生精力和资力“披沙拣金”,全力搜求,为保护我国大批的珍贵绘画艺术品作出不俗的贡献。著录《虚斋名画录》、《虚斋名画续录》,名闻天下。《虚斋名画录》所著录历代藏画,唐、宋、元三朝名迹约为三分之一,多为历代收藏大家,如项元汴、赵孟、贾似道、徐渭仁、安岐、梁清标等豪门旧物,又有三希堂、石渠宝笈乃至宣和、政和时代的宫中之物。此书著录其收藏历代名迹,如唐阎立本《锁谏图》、唐韩幹《呈马图》、唐周昉《村姬擘阮图》、五代周行通《牧羊图》、五代赵驸马《神骏图》(赵文敏书合璧)、五代董北苑《夏山图》、宋何尊师《葵石戏猫图》、巨然《流水松风图》、宋徽宗《雪江归棹图》、宋徽宗赐郓王楷《山水》、宋李龙眠《醉僧图》、宋米敷文《楚山秋霁图》、宋陈居中《羌胡出猎图》、宋赵大年《水村图》、宋赵千里《春龙出蛰图》、宋马钦山《列女图》(宋高宗书《女训》合璧)等,都赫然在列。庞元济藏品好,人品也好,照顾后辈故事广为流传。谢稚柳是沪上艺坛的青年才俊,渴望拜观董源的《夏山图》,八十多岁的庞元济不仅陪他看了《夏山图》,还一起讨论了鉴赏问题,中午又请谢稚柳吃了顿西餐。可年轻的谢稚柳一心钻进画里,午后还想再看《夏山图》。庞元济体力不支去午休,便让养子庞秉礼陪同,让谢看了个够。这次经历,让谢稚柳终生难忘。庞元济的紫砂收藏,亦是洋洋大观,著录《虚斋名陶录》。分为上下两册,上册著录茶器,下册著录文玩。收录明清两代宜兴紫砂制壶名家,如时大彬、陈和之、陈鸣远、陈曼生等作品数十件,件件皆精。为后人研究紫砂文化提供了宝贵资料。吴湖帆出身江南诗书世家,收藏宏富,对江南艺文传统尤有会心处,常言“吾吴”,除了先天的因素,吴湖帆先生在收藏与创作中,对于江南士人文化的核心元素“逸韵”或曰“逸格”一直心向往之。元明清三代,论及“逸韵”绘画的代表人物,倪瓒、恽南田无疑是绕不过去的,这与他们的腹中书卷、潇洒旷达与追求洁净无尘的境界均有密切关系。吴湖帆先生尤其注重对诗词和书法,一生崇尚江南士人画的美学思想。说到江南“逸格”一路的士人画,倪瓒的作品几乎可以说是逸品的代名词,“江东人家以有无云林画论清俗”这句话并非虚言。吴湖帆一方面间接通过沈周、文徴明、董其昌、四王的临本与实践遥接云林的逸韵,另一方面通过直接对倪瓒画作进行收藏与鉴定,进行学习与取法。他在董其昌《画禅室小景图册》的一页题有“直是倪迂化身,有此神境”。可见他对董其昌继承倪瓒气韵与高洁精神的肯定,所谓气韵不可学,此生而有之。吴湖帆收藏的倪云林画作有《秋空落叶图轴》、《竹石图轴》等,其中部分画作的真赝或可商榷,但他对倪瓒画作的倾心追求于题跋中一一可见,如在他自己重金购入的倪瓒画作上称之为“绝品”,慨叹有:“余十年来所见云林真迹不下一二十事,然竹石多而山水甚少,欲求一绝品竞不易得。”恽南田是董其昌之后对倪瓒精神气最相通的士人画家之一,恽南田之所以对倪瓒有如此声气相通处,与他的出身、先天的秀骨以及其后对气节的追求都有一定关系。两人创作都有着异族压迫甚至改朝换代的背景。吴湖帆收藏或题跋过的恽寿平画作总数约有二十件左右,如《花卉图册六开》、《渔隐图轴》、《秋猫蝶图轴》、《松风涧泉图卷》、《仿惠崇江南春图轴》等,对南田与石谷的山水画成就也多次辨析,对南田山水册页题跋极多,南田花卉设色的明净更是让他心折不已。启功先生曾评价张伯驹:“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。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。”故宫博物院顶级书画,近一半乃张伯驹所捐。但他的一生,却比所捐文物生动得多;他的为人,更比国宝珍贵。张伯驹这名字,要么不知道,只要知道了,就永难忘记。张伯驹的父亲张振芳,是袁世凯时期的直隶总督。张伯驹擅书画、工诗词、精鉴赏、通音律、会围棋、能京剧,玩古琴,但他最著称于世的还是他的收藏。藏品中包括有中国现存最古的绘画和法书,隋展子虔的《游春图》、晋陆机的《平复 帖》以及李白的《上阳台帖》、杜牧的《张好好诗卷》、范仲奄《道服赞》、黄庭坚的《诸上座帖》、赵子昂的《章草千字文》、宋徽宗赵佶的《雪江归棹图》、元 赵雍《五家合绘》、宋杨婕妤《百花图卷》、赵伯驹的《白云仙图卷》、宋拓《九成宫醴铭册》、马和之《节南山之行》等国宝名作。在动荡年代,为避免书画流失海外,张伯驹耗尽了万贯家财,他收藏保护的顶级书画就有118件。1945年,“末代皇帝”溥仪被俘,混乱中,不少珍贵文物散落民间,《游春图》被北京古玩商马霁川觅得。1946年,张伯驹得到消息,马霁川欲将《游春图》卖往海外。这一下,张伯驹又失眠了。《游春图》为隋代大画家展子虔所绘,距今1400多年,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画作,运笔精到,意趣无限,有“天下第一画卷”之称。被书画界奉为“国宝中的国宝”。为了保护《游春图》,张伯驹把自己住的宅子给卖了。这座宅子占地15亩,富丽无比,它的前主人是晚清大太监李莲英。据马未都估算,这个宅院若搁到现在,光拆迁就得一个亿。张伯驹拿着宅子换来的220两黄金直奔马家。但马霁川借口黄金成色不好,要再加20两。
张伯驹无奈,只好回家和潘素商量,“你卖件首饰给我凑足这20两吧!”潘素不肯,张伯驹就躺在地上耍赖,潘素哭笑不得,只好答应。张伯驹翻身爬起,拍拍土开心睡觉去了。此后,张伯驹一家就搬到了旧宅承泽园。1956年张伯驹将上述收藏捐献给国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