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曾如此评价宋朝:“吾中华文化,历数千载之演进,造极于赵宋之世。”
宋代制瓷工艺在陶瓷史上的最大贡献,是为陶瓷美学开辟了一个新境界。提到宋瓷,总是给人一种含蓄清雅的高级美感。宋瓷以器形典雅、釉色纯净、图案清秀独树一帜,无论是质量还是品种,都堪称我国古代陶瓷的代表和典范。它的美学追求高度,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,千年来,一直无法企及和逾越。它代表了我国陶瓷的最高水平。
宋代的艺术成就,不仅是国人敬仰,连外国人也崇拜。宋代被西方学者誉为“中国绘画和陶瓷的伟大时期”。世界顶级博物馆,皆以收藏宋代艺术品为荣。
宋朝为后世文艺立下了典范,现特整理了史上拍卖价格最高的30件宋朝文物,以供广大藏家欣赏、收藏和参考之用。
第30名 北宋 定窑黑釉鹧鸪斑葵式盘
此盘六瓣葵口造形,类同宋代漆盘,口沿削切圆润小角,葵瓣间隐现浅沟,纤雅利落(漆器例见图一:坂本五郎旧藏漆盘,2013年10月8日售于香港苏富比,编号141)。
此小盌绚丽夺目,属存世河南钧窑盌之佼佼。天蓝添艳紫,浓烈馥郁,斑驳陆离,青红张弛,赏心悦目,色泽流光溢彩,纹理参差披拂,诚逸群出众。钧瓷有此品级者,皆得抽象画作之隽永神韵。
林椿,浙江钱塘(今浙江杭州)人,南宋孝宗淳熙(1174—1189)年间画院待诏。林氏绘画师法赵昌,工画花鸟、草虫、果品,设色淡美,笔法精工,善于体现自然形态,所绘小品为多。传世作品有现藏于上海博物馆之《梅竹寒禽图》册页以及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之《果熟来禽图》、《葡萄草虫》、《枇杷山鸟图》。
第26名 北宋 定窑刻花牡丹纹长颈瓶
第25名 1064年 北宋张先十咏图 手卷 设色绢本
第24名 1166年作 南宋司马伋告身 手卷 绫本
第23名 南宋 官窑琮式瓶
瓶口底相若,器身为玉琮式,外壁自下而上分为5节,方形,直腹,圈足,造型端庄。施灰青色釉,釉子厚润如堆脂,闪烁油光,釉面开大小不同的纹片,以黑色为主,间有金色,同时伴有冰裂纹生成,于细腻平滑中透漏着稳重典雅之气。由于此器采用垫烧法烧成,故底足一圈露胎无釉,由此可见其胎为褐色。
第22名 南宋 青白釉观音菩萨坐像
第21名 南宋 官窑菊式盘
第20名 北宋 定窑刻花浅碗
第19名 1178年作 南宋吕祖谦告身 手卷 绫本
第18名 南宋 官窑十棱葵瓣洗
第17名 南宋 官窑海棠式花盆
第16名 宋 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 纸本
宋拓石刻孤本《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》存六册十二卷,两卷一册,存卷七至卷十六,又卷十九至二十,共十二卷。每卷卷首之卷数被墨隐去。六册置于楠木书匣中,上刻“宋拓江州公库本钟鼎彝器帖计六册 艺芸书舍藏”八分书。第五册第十五卷卷首缺失,用黑纸补;其余十一卷完好无缺。
第15名 宋理宗 1205-1264, 1225-1264在位 楷书浅沙流水联句
宋代皇帝大都喜欢文艺,擅画善书,南宋的理宗赵昀亦是这样,继承了徽宗、高宗及宁宗的书法传统,写得一手好字。然高、宁二帝以晋人为归,多得钟太傅体貌。而理宗却别出一格,独重唐宋遗韵,在李邕、王诜体貌中蕴育生发,严密中别具潇洒,遒丽中每露尖劲,跌宕洒落,从容华贵。本页更具这种典雅俊朗的风姿,收放有度,功力与才情堪称不凡。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藏有他的团扇数页,大致可见他的书风与艺术造就,其中“潮声当昼起,山翠近南深”一页与本幅风神极类,当是一人手笔。
第14名 南宋 龙泉粉青釉纸槌瓶
本拍品弥足珍贵,充份体现了宋代幽微素雅的审美意趣。八百多年来,此类极品龙泉青瓷在中日两地均被奉为圭臬,常被视为传家或镇寺之宝代代相传,而这一现象在日本尤为普遍。此瓶的釉料肥腴失透、温润如玉,荟萃了龙泉青釉最为人称许的特质。
第12名 北宋 汝窑天青釉茶盏
盏敞口,弧壁,矮圈足。通体施素雅天青釉,呈清逸灰蓝色,釉面凝脂泛油光,开浅片纹。圈足留有三个芝麻状小支钉痕,露胎处呈香灰色。
第11名 南宋 官窑粉青釉纸搥瓶
第10名 南宋 官窑青釉葵瓣洗
此南宋官窑洗,八瓣葵花式,浅腹,敞口,侧看弯弧雍雅。棱角含蓄,器身随沿起伏,柔美绵延。涩足无釉,底有支钉痕七颗。施釉天青微蓝,色泽温润澄澈,开片冰裂自然相缀,宛若宝玉,简约雅绝,浑然天成。
南宋麻沙镇南刘仕隆宅刻本
隋陆法言撰 5册附书匣 纸本
宋版书一直被视为古籍善本中的珍品,被历代藏书家所推崇。在藏书家们眼中,宋版书年代久远,校勘精良,字画如写,兼并文物与文献价值。从南宋末年至今,能够流传的宋版书已经非常有限,目前存世绝大多数宋版书收藏于中国大陆、台湾和日本各大藏书机构中。据不完全统计,中国大陆馆藏宋版书近3000种,台湾地区约有500种,日本约有600种,此外欧美地区约有30多种,合计约4000种。近年来,拍卖市场偶露真容的宋版书寥寥,而又零本居多,全卷者极为罕见。此本《钜宋广韵》五卷为全本。
第7名 南宋 官窑青釉八方弦纹盘口瓶
瓶八方,圆盘口,长颈往下渐宽,间饰弦纹成双。下接垂肩,棱角分明,硕腹丰盈,器形端庄,刚中见柔。底承八方圈足,胎呈黑褐铁色。通体罩施青釉,微偏灰,若水映晴空之色,澄澈莹润,隐透丹霞,不失温煦。片纹自然泛金,浓淡不一。釉质丰厚,抚如琼玉。口沿釉稍流敞,色呈绛紫,圈足釉略蓄聚,质若凝脂。配日式双重梧桐木盒。
北宋宋徽宗御製清乾隆御铭“松石间意”琴,宣和式,项与腰皆作凹入半月形,相交处复作凸出半月形,琴体阔大厚重,鹿角灰胎,栗壳色漆,面蛇腹纹间冰裂断,底细密流水牛毛断。长方形龙池凤沼,琴腹池内右刻“宣和二年御制”,左刻“康熙庚午王汉章重修”,先阴刻后书以朱笔。龙池之下以绿松石填刻隶书琴名“松石间意”。池上刻行书三行云:“古锦囊韬龙门琴,朱弦久歇霹雳音。安得伯牙移情手,为余一写山水心” 。又小字一行,云:“乾隆壬戌御赏并题” 。皆填以泥金。下落朱色白文圆章“见天心”一方。金徽。
胎质细腻,八瓣花式,器形丰腴端庄,弧壁深腹,宽口内倾,下腹斜收。棱角含蓄,器身随沿起伏。盌内刻牡丹绽放,刀法利落写意,篦划筋脉,雅致入微。下缀叶片拱花招展,彷佛随风摇曳。线条流丽,寥寥数笔,灵动生趣。内壁八瓣,均自刻划折枝莲纹,意态略异,花儿委婉,荷叶得体,简洁清雅。平底规整沉实,无意修胎巧留痕,犹如一钩新月挂苍空。通体罩釉独芒口,旧镶铜扣。器面莹亮柔润,色呈牙白悦目脱俗,聚处若泪痕而色略深,久历千年风霜,朴淳如昔。
北宋晚期御瓷汝官窑,造于河南汝州,今宝丰县,近千年来地位至高,实为神品,乃中国历史之珍,显中国哲学之华,集中国美学之粹。汝瓷小巧朴雅,温婉隽永,不仅代表中国陶瓷艺术之真髓,历史意义更是深远,古今名藏均以其为首,然珍稀无比,一器难求。
苏轼《木石图》是存世中国古代绘画中,最重要的画作之一。它出于世界上最杰出的文学泰斗其中一人之手。它涵盖了视觉艺术中创作可能性的一个革命。而伴随它的,是累积了数百年、表彰它无与伦比的评价。能够仔细观察、探讨、与展览如此不凡之作,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体验。
过去一百年中的大部分时间,国际学术界对于《木石图》的所在地是一无所知。苏轼的盛名在华人世界可谓是家传户晓。西方历史以文艺复兴人来形容博学多才之士。而苏轼在文艺复兴之前的五百年,便已是文艺复兴人的典范。
设星标🌟
给雅赏设个星标吧,这样您就能及时收到每天的收藏知识啦!每天一条收藏资讯,关注我们不迷路~
❤️添加御承君个人微信,更多收藏精彩!
戳下文,再读一篇
素材来源于网络,涉及版权请联系我们
分享、在看与点赞,至少我要拥有一个吧